2025-07-14
122025年7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和推出优秀文艺作品、文艺活动有关情况。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刘建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王晓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共同出席。
发布会上,刘建国介绍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作推出主题文艺作品及有关安排等情况,并就相关主题电视剧和纪录片作品、网络视听主题创作展播、“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主题作品
《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八千里路云和月》《风与潮》《反人类暴行》等剧目将陆续完成并播出。打造一批抗战主题的纪录片,如《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心安何处》《东北抗联》《正义之战》,还有网络纪录片《和平力量》等,这些作品今年将陆续播出。《马背摇篮》《怒刺》等一批微短剧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创作中,它们将以更轻体量、更强节奏、贴近观众的形态,讲述抗战前后中国人民不懈斗争的故事。
展播活动
“重温经典”频道7月将在晚间档播出《悬崖》《记忆的证明》,8月将播出《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9月将在下午档播出《太行山上》,在晚间档播出《亮剑》与《历史的天空》。
主题宣传活动
组织全国广播电视媒体开展“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全媒体宣传活动,包括采访报道、专题专栏、融媒体直播、短视频等,大小屏联动发力,活动将从7月下旬持续至8月下旬。
2025-07-10
156月26日— 27日,2025 微短剧出海品牌大会于上海东方智媒城盛大启幕。这场行业盛会汇聚影视企业负责人、基金管理者、资深行业专家、内容创作者、技术开发者及品牌公司代表等各界精英,围绕微短剧投融资、出海发行、AIGC 技术应用、商业新模式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为微短剧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其迈向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拓展的新阶段。
投融资专场:资本聚力,解锁微短剧产业价值新维度
6 月 26 日,微短剧投融资专场率先开场,以 “短剧资本论”“短剧出海新航线” 等话题为核心,业内人士通过主题分享与圆桌座谈,深度剖析微短剧投融资逻辑与产业生态。
上海东方明珠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艺伟主题分享
上海东方明珠房地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艺伟则分享了东方智媒城产业园区的优势,其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政策支持,有利于优质项目脱颖而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孵化出更多发展机遇。
新美集团影视事业部总经理鲍小华主题分享
新美集团影视事业部总经理鲍小华发表 “万物皆短剧” 主题演讲,他指出,微短剧行业堪称内容产业的 “效率革命”。其独特的产品形态特质,赋予了与各行各业融合的无限可能。从 “短剧 +” 模式出发,无论是与电商结合打造沉浸式购物体验,还是与文旅产业联动宣传景区特色,微短剧都展现出强大的跨界融合能力,为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想象空间。
南浔文化科技产业基金管理人潘斌主题分享
南浔文化科技产业基金管理人潘斌从产业基金视角,带来 “短剧产业基金如何为地方带来价值” 的分享。他强调,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产业的支撑。当下,文化数字化建设成果显著,底层模式不断创新。微短剧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产物,正搭乘中国电商、科技产品、制造业等产业出海的东风,与产业融合趋势愈发明显。海外电商和品牌对微短剧的需求日益增长,如某国际知名美妆品牌就曾通过定制微短剧,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实现品牌知名度与产品销量的双提升。潘斌还介绍了由内容生态、发行生态、平台生态构成的产业投资生态体系,各环节相互协作,形成健康循环的发展模式,为资本投资微短剧产业提供清晰指引。
左起:鲍小华、张拯、谭志勇、李琼雪、秦弋
在“短剧产业如何吸引资本”圆桌座谈中,嘉宾们一致肯定微短剧的投资价值。亚投 (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谭志勇表示,从消费者层面看,微短剧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形式契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不断涌现的新玩法也成为行业发展动力;从投资角度,微短剧受众广泛,能够为 To C 端投资提供有力参考。
左起:王斯文、张艺骞、潘斌、杨骐睿、张别人
此外,在 “短剧出海新航线” 圆桌座谈中,嘉宾们从产业链不同环节展开交流。中文泛娱联合创始人、SayhiTV CEO张艺骞分享了深耕海外市场的宝贵经验,同时披露了上海四海片场的最新建设动态,目前片场已完成多个主题摄影棚的搭建,预计正式投入使用后,将大幅提升短剧的制作效率与质量,为短剧出海提供强大的内容生产保障。南浔文化科技产业母基金管理人潘斌对从资本视角出发,对短剧出海市场的潜力与风险进行了全面且精准的评估。在筛选投资短剧出海相关基金和团队时,潘斌强调,除了考察团队的内容创作能力外,还会重点关注其对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能力。例如,是否具备成熟的海外宣发渠道,能否快速响应海外政策变化调整运营策略等,只有具备全方位竞争力的团队,才更值得资本青睐。义乌品牌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杨骐睿则从品牌方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如何借助海外短剧实现品牌出海。他结合义乌小商品企业的实践案例指出,海外短剧凭借其强故事性和高传播性,能为品牌提供沉浸式的营销场景。澳大利亚短剧协会副主席张别人指出,澳洲在短剧拍摄制作方面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相比北美市场,其制作成本可降低 30%。这为国内短剧出海团队提供了新的降本增效思路,通过合理选择海外拍摄地,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升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出海发行专场:共创计划启航,深度解析海外市场发展态势
全球短剧共创计划发布仪式现场
大会期间,全球短剧共创计划发布仪式成为全场焦点,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漫锐文化创始人邓怡娴等嘉宾共同启动该计划。该计划旨在整合全球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为微短剧出海搭建广阔平台,助力中国微短剧走向世界。
左起:羊阳、牛朝辉、普文艺、张睿、Romily、Rahiyah Omar
在 “短剧出海:热市场与冷思考” 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对北美、印尼、中东等市场进行深入分析。STOREEL 联合创始人张睿提出,基于 “最大公约数” 开发题材虽能降低风险,但也可能限制创新。因此,在短剧出海过程中,需平衡原创与本土化内容的比例,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株式会社WIN WINGS CEO王惟轩作主题分享
株式会社 WIN WINGS CEO 王惟轩分享日本短剧出海经验,他强调要抓住内容探索的黄金期,抢占市场先机。小五兄弟 CMO 黄家俊从内容维权、多语译制、AI 赋能三个方面,分享微短剧出海的流量密码。例如,通过 AI 技术实现快速多语译制,能够大幅降低翻译成本,提高微短剧在海外市场的传播效率。
随后,东方智媒城进行宣介,“爆款短剧:从创意孵化到全球落地” 圆桌论坛召开。株式会社和雅文化寺田耕也、NewUnivers CEO RYAN 等内容生产者,围绕 “创意本土化” 与 “制作工业化” 展开讨论,为微短剧内容出海提供多元思路。
AIGC 主题专场:智创技术重塑微短剧生产流水线
微短剧AIGC主题专场现场
6 月 27 日上午,微短剧 AIGC 主题专场以 “智创未来 ——AIGC 重塑短剧生产与想象边界” 为主题举行。该专场吸引众多行业专家、内容创作者、技术开发者和投资人,共同探讨 AI 在剧本生成、智能投流等领域的应用。
中文在线AI动漫部总经理周立强作主题分享
中文在线 AI 动漫部总经理周立强介绍,中文 AI 动漫短剧借助 AI 驱动的内容创新,在出海过程中打破文化壁垒,实现快速本土化。例如,某部 AI 动漫短剧通过智能算法分析海外用户喜好,调整剧情和角色设定,在海外市场获得热烈反响,为中国文化出海开辟新路径。
井英科技 CEO 朱江认为,未来 AI 短剧虽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但人类创作者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AI 短剧的创意和灵魂仍需创作者把控,二者应相互协作。
在技术展示环节,火山引擎视频点播产品专家周天扬展示短剧智能处理解决方案,保障短剧出海全链路畅通;零一万物 AI 架构师马诺分享 AI 大模型对微短剧应用形态的影响。
《爱在阿坝》《寻龙纪》《龙谷拼图》发布上线
活动特别设置AIGC系列微短剧发布环节。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短视频短片委员会会长李金荣、四川省阿坝州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雄、浙江省湖州市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张炯等嘉宾的见证下,国际在线三部自制AIGC融合微短剧《爱在阿坝》《寻龙纪》《龙谷拼图》发布上线。
左起:羊阳、朱字洋、Luke、路马、杰夫、Wesley Johnson/Summit Zenith、宋东桓
左起:羊阳、朱字洋、Luke、路马、杰夫、Wesley Johnson/Summit Zenith、宋东桓
在 “AIGC 短剧:重塑短剧生产流水线” 圆桌对话中,中外嘉宾深入探讨 AIGC 应用。之江容量无限副总经理朱子洋分享高校学生作品商业化经验;AI 解说大师项目总监路马介绍解决语言本土化问题的方法;巨日禄 AI 创始人杰夫以《狱界锁妖局》为例,证明全 AI 制作漫剧的市场潜力。
商业新模式专场:跨界融合激活商业引擎,挖掘多元价值潜力
微短剧商业新模式专场现场
6 月 27 日下午,微短剧商业新模式专场围绕 “短剧商业化” 展开。该专场聚焦微短剧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其作为全新内容传播载体的商业潜力。
惊泓文化运营总监池暝作分享发言
惊泓文化运营总监池暝分享国风文化赋能文旅景区新模式。国风文旅短剧成为文旅与短剧结合的热门方向,通过与国内外博主、动漫游戏 IP 方合作,以及与传统非遗文化结合,实现内容与景区 IP、品牌的深度融合,构建多维度营销闭环。例如,某景区通过定制国风微短剧,吸引大量游客打卡,景区客流量增长显著。
警安影视CEO陈家君在大会现场作刑侦题材短剧主题分享
警安影视 CEO 陈家君介绍刑侦题材短剧发展方向。刑侦短剧还原真实办案生活,兼具科普与社会价值。警安影视制作的反诈微短剧、刑侦微短剧等,以剧情化方式传递专业知识,激发新的商业价值。
俄罗斯Media Technologies公司的节目发行总监Maxim Antonyan
俄罗斯 Media Technologies 公司节目发行总监 Maxim Antonyan 发表演讲,介绍俄罗斯微短剧市场动态。俄罗斯电信运营商 MTS 旗下的 MTS Media 布局 “竖屏微剧” 项目,涵盖多种题材,与中国短剧模式契合度高。他强调微格式内容是全球内容产业增长引擎,向中国内容出品方发出合作邀约,期待共同传播中国故事。
2025-07-10
14“微短剧收费模式暗藏套路,有些微短剧以0.9元解锁一集、9.9元解锁本剧全集等低价噱头吸引用户,而实际观看成本达到数十元乃至上百元,致使消费者陷入付费陷阱。”今年江西两会,微短剧行业的收费乱象,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
江西省政协委员、上饶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局长梁丽娟在提案中建议,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加强微短剧行业监管。她提出,应建立相关行业协会和信用监管制度,整治微短剧付费陷阱多、投诉难、退费难问题。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成为影视行业新宠。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预估,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约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
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少君介绍,去年以来,江西积极布局微短剧产业,成立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为网络微短剧备案审核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务,并打造多个短剧基地;赣江新区还出台支持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围绕剧本创作、取景拍摄、场地装修、上线播出、银行贷款贴息、作品出海等方面,优化微短剧产业发展环境。
“虽然江西多地做了一些有益尝试,但在微短剧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品牌效应薄弱、原创内容匮乏、本地人才短缺等困难。”王少君指出,为更好抢抓微短剧风口,江西需要用好用活文化产业“投、贷、奖、补” 政策体系,引导更多微短剧企业和项目落地;坚持“内容为王”重点鼓励本土微短剧创作,加大高层次微短剧人才引进力度,以及支持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产业人才梯队。
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时刻互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熠,则提出“用微短剧让世界看见江西”。他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强原创内容孵化,打造“江西IP”系列短剧,借助江西的红色历史、非遗技艺、地方美食等,用微短剧讲好江西故事;同时,积极与国际文化机构和影视公司展开合作,拓展江西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微短剧出海“让世界看见江西”。
2025-07-10
12近年来,在数字经济与文化消费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微短剧迅速成为文化产业的新增长极,也成为各地竞逐的新赛道。在这条赛道上,赣江新区以“生态思维”谋篇布局,撬动一场文化产业的新变革,逐步在全国微短剧产业版图中崭露头角。
政策破局:从“试验田”到“新高地”
砖红色的厂房、斑驳的标语墙,身着七八十年代服饰的演员穿梭于赣江新区桑海电气器材厂的厂房间,演绎着“父母爱情”。
近日,以80年代桑海为背景的微短剧——《我在桑海爱上80年代的他》即将全网播出。剧中,新祺周粮站、电气器材厂、桑海制药厂等老建筑成为重要取景地。
《我在桑海爱上80年代的他》开机仪式
这部短剧,不仅是赣江新区首部“量身定制”的作品,更是新区微短剧产业崛起的缩影。
“抢占微短剧产业发展先机,赣江新区是有基础的。”赣江新区微短剧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新区新祺周片区完好保存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风貌;儒乐湖新城则汇聚了高端酒店、城市公园、国际中学和一流医院等优质要素;而在神农岭本草科技园的千亩茶园、千亩林地间,一系列古装剧场景正在搭建中。
抢抓风口,加速奔跑。赣江新区先后制定《关于支持网络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及实施细则,出台全国首个支持微短剧出海的政策措施、数字文化领域出台专项人才政策等,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上线播出、企业升规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政策“大礼包”。相关政策文件与新区支持数字营销(MCN)发展十条、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相衔接,形成“微短剧+直播+流量营销+人才培训”的完整政策链。
“政策不是‘撒胡椒面’,而是‘精准滴灌’。”赣江新区数字文化招商组副组长黄丽介绍,以剧本创作为例,入选国家、省级扶持计划的横屏短剧,链主类最高可获35万元奖励,百花类最高可获30万元奖励;反映新区本土题材的作品,奖励额度再增50%。
据介绍,赣江新区已组建规模近200亿元的产业基金矩阵,精准投向以IP孵化、版权运营、出海发行等见长的生态型平台企业及项目,并为微短剧拍摄、投流、出海等提供强力金融支持。此外,正联合金融机构共同探索全国首款“短剧贷”金融创新产品。
系列政策“加持”下,短短半年内,新区便吸引12家微短剧企业落户,实现行业从无到有的飞跃,国内头部企业也加速在新区布局。近日,时刻互动在新区落地微短剧全链路产业园,预计未来5年完成200部短剧作品创作。在公司总经理邱熠看来,赣江新区不仅为企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更在版权保护、跨平台合作等方面搭建了高效通道,极大降低了行业试错成本。
服务向新:从“剧管家”到“快维中心”
“通过了!”见到江西裕鸿丰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启华,董茵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了他,“《逆袭人生之情定大士院》拿到了我们备案服务中心今年第一个上线备案号!”
董茵是一名“剧管家”。2024年6月,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在赣江新区挂牌成立,13名“剧管家”持证上岗,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我们就像‘产业保姆’,提供从剧本构思、备案审批到政策支持、场景协调的全程服务,企业只需专注创作。” 董茵说。
“过去找场地、协调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精力,现在新区提供了标准化流程,一部剧的拍摄周期可缩短至7天。”本土导演王强介绍。其团队创作的《赣江人家》以本地非遗“赣绣”为线索,上线首周播放量破亿,带动赣绣订单量增长近5倍。
标准化高效流程背后,正是赣江新区“3+5”快审机制的支撑——规划备案3个工作日初审,成片预审5个工作日完成,对比传统流程提速超70%。自正式运营以来,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共受理微短剧129部,其中,通过规划备案104部,上线备案29部。
江西网络微短剧备案服务中心
微短剧行业“流量来得快,盗版侵权来得更快”。4月8日,华阳数字文化(江西)有限公司出品的爆款短剧《烬吻浮光》上线,首日充值破百万,热力榜单第9位,但24小时内,便出现数十个盗版链接。
“当时真是焦头烂额,多亏了江西网络微短剧版权快维中心及时伸出援手。”公司副总经理吴晓宇回忆道。
一场漂亮的“闪电战”随即打响。
线上精准亮剑——通过AI标识生成技术赋能,全网监测发现侵权行为,2小时内预警函发至各大平台;24小时内,下架侵权内容。
线下雷霆出击——采取联动行政执法,分赴侵权人注册地,对涉嫌盗版侵权人员予以行政约谈、警告。4月12日,监测日增侵权传播数据断崖式下降超50%,累计监测发现侵权传播数据共计14907条,处理下线数14325条,下线率96.1%。
“目前,中心已处理侵权案件8起,侵权内容平均下线时长不到2天,为企业挽回损失近千万元。”江西网络微短剧版权快维中心负责人刘正洲介绍。
为支持微短剧产业良性发展,赣江新区先后成立国家级江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际仲裁院影视文体仲裁中心、网络微短剧版权快维中心等多家机构,形成集举证、调解、仲裁、审判于一体的版权保护全链路闭环,护航微短剧IP产权价值最大化。
生态聚变:从“单点突破”到“全链共生”
近日,江西中文传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赣江新区正式签约,将打造“微短剧+MCN”基地,探索“内容+电商”新模式。目前,已备案11个微短剧项目,完成上线备案7个,制作预算共计546.7万元。
“短剧为带货提供故事场景,带货为短剧拓宽变现路径。”“微短剧+MCN”基地负责人周琳说,这种创新让单部短剧的衍生收益提升30%。
在赣江新区,微短剧与科技联动,演绎着愈加丰富的场景——
与欢瑞世纪、阶跃星辰等通用大模型企业和江西财大人工智能评测研究院联合组建“麟跃·赣江AI实验室”,将实现微短剧脚本撰写、分镜拍摄、角色设计等全流程智能化创作。
与阜博集团联合创建“可信人工智能实验室”,构建覆盖产业内容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
联合华阳国际、万晟天华等,引入XR数字虚拟场景,建设“一体化、一站式”微短剧制作基地,预计每年拍摄微短剧200部,年营收达20亿元。
联合江西省广电集团、江西省报业集团、江西省出版集团、江西省文演集团,打造江西(儒乐湖)视听产业基地,未来预计入驻视听企业不少于60家、落地视听关联项目不少于100个……
更多的微短剧产业基地在赣江新区应运而生。“微短剧是数字经济的‘轻骑兵’,我们不仅要抢风口,更要建生态。”赣江新区微短剧工作专班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打造全国综合性短剧拍摄基地标杆,实现微短剧产业的集聚发展。”
近日,中部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暨微短剧新质生产力高端对话活动在赣江新区举行。据介绍,联盟将整合中部地区各类资源,推动政策互通、内容共创、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不断提升中部地区微短剧产业整体竞争力。
中部地区微短剧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暨微短剧新质生产力高端对话
如今,在赣江新区,微短剧不仅是流量的狂欢,更是一场关于数字文化产业的探索——以政策服务打开产业格局,以版权保护筑牢产业底线,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空间,以文化赋能提升产业价值。
站在儒乐湖畔,微短剧产业蓝图愈发清晰:到2025年底,赣江新区将形成“一基地三中心”(拍摄基地,备案中心、版权中心、人才中心)的产业生态,目标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
2025-05-22
1 5月20日至21日,全省网络视听节目(微短剧)创新创优培训班在南昌举办,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饶荣诚出席会议并讲话。全省各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及各地影视制作机构业务骨干共100余人参加培训。
饶荣诚指出,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新创优是新时代网络视听行业肩负的重要使命,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和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饶荣诚强调,要深刻把握当前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好创作方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节目创作中,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培训班邀请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视听节目(微短剧)的政策解读、运营生态、剧本设计、传播策略等热点进行专题授课。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参加培训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也掌握了更多实用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为今后更好开展网络视听节目(微短剧)创新创优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